网上展室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网上展室

【发展成就】我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2017-12-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十一院持续探索,提出了科技创新、产业化、资源重组、国际化的四大发展模式,形成了空气动力、特种飞行器、环保、测控四大主业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协调推进、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建院十年来,十一院抓住战略机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连续翻番,实现了从翻过一页到翻过一章的历史跨越。“十二五”期间,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2%,利润总额从1.37亿增长到4亿,运行质量持续提高,职工收入稳步增加。2016年,院总收入52亿,利润4.5亿,经济规模与效益健康增长。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旗帜,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一院主动出击,自我更新,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调整布局,聚焦主业,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谋划经济健康发展态势。在自觉践行五大理念的过程中,十一院敢于打破常态,重塑发展模式,四大主业齐头并进,经济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一、 创新驱动,培育先发优势

  

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十一院坚持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技术、体制、管理等全方位创新,与时俱进,知行合一,让创新融入日常、融于发展。

  

科技创新是核心加强基础性研究,以国家重大型号项目为支撑,在国内气动领域率先实现了理论计算仿真、地面试验、飞行试验三大验证手段,逐步实现气动研究的升级转化,奠定了“先行官”的领先优势地位。深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空气动力技术基础,创新研制无人机,持续深入开展太阳能无人机、机载导弹、地效飞行器等研究,核心技术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 TD-LAS温湿度测量技术成功应用于文物、气象等领域,水下三维影像技术、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在北京奥运会、杭州G20峰会上大显身手,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体制创新是根本。十一院以破旧立新的姿态,从根本上着力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院属公司试点推行资本、技术、管理等多要素分配、岗位分红和骨干激励计划,让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培育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增长点。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四大特色培养计划,积极探索“三认可”(市场认可、出资人认可、职工群众认可)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双管齐下,集聚创新人才。

  

二、 协调推进,优化产业布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一院牢牢把握国家航天事业总体布局,因时而动,应势而为,以增强发展整体性为目标,补齐发展短板,强化薄弱环节,拓展潜力空间,寻求增长后劲,逐步形成了空气动力技术、特种飞行器、环境工程、测控技术四大主业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谋划顶层设计。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战略规划引领、推动布局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十一院确立了“思想先行、市场先行、优化升级”的“两先一优”指导方针,勇闯市场经济大潮,探索形成了“巩固气动核心、发展军民融合、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基础能力、促进产研联合、培育国际特色”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四大主业的攻关重点、开拓方向,为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做好了战略准备。 

  

强化执行落地。空气动力主业深入服务于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型号及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气动设计与攻关,实现由气动数据提供者到气动方案提供者的升级转化,进一步巩固提升气动“先行官”的地位和作用。飞行器主业立足国内外军事、民用市场,巩固平台、武器、应用三大主营业务方向,培育整机、服务两种模式,引领无人飞行器发展方向。立足气动领域的传统技术优势和丰硕科研成果,环保主业结合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区域行业环境治理需求,探索推行定制化服务,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测控主业调整聚焦业务方向,加强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市场,大力推进体制机制调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 绿色引领,履行双重责任

  

作为科技型企业,十一院始终坚持绿色强企、绿色惠民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低碳循环引领发展,肩负起国企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提供普惠性社会公共服务的双重主体责任。

  

探索绿色管理模式。十一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先天优势,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融于经营管理、纳入企业的决策之中。加快新技术研发和设备能力建设,推行工艺标准化,实行清洁生产,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定期清查整顿,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调整产品结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绿色产品”。实行产品“全周期”监控,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参与国家生态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依托空气动力高新技术优势,建成国内领先的脱硫、除尘实验室和等离子技术应用实验室,研制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气动烟气雾霾治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离子工业应用技术。自主开发的气动脱硫技术完成产品转化,脱硫脱硝工程在电力行业成熟应用,成功占领国内大气治理主流市场。结合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和区域、行业环境治理需求,拓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服务业务,与中石化、河北钢铁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首创三方治理模式,与河北省政府签订三方治理框架协议,设立河北航天环境公司,成为河北省钢铁行业环保市场的唯一定点企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率先打造生态治理协同典范。

  

四、 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十一院确立了高层次、开放性的经济发展目标,把优秀的理念、技术“引进来”,以开放主动的姿态“走出去”,抢夺市场先机。

  

深化军民融合。空气动力主业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与国家电投合作建设世界首台全尺寸硼酸夹带试验台架侧,在集团公司领导的积极推动促进下,与东风汽车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签署汽车环境风洞研制项目协议。大力拓展民用市场,无人机成功进入航空物探、海洋监测、应急通信等国民经济领域,完成多项演示验证与生产任务,成为无人机民用领域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不断适应国家生态治理新需求,持续研究推动除尘、治霾等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先后进入光纤系统、衡器传感器、物联网系统集成领域等新兴领域,测控主业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整合优质资源。深入开展产业结构性调整,将其作为深化改革和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巩固空气动力核心地位的同时,迅速提高特种飞行器、环保和测控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按照“资源优化、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积极整合无人机业务领域资源,推动无人机板块整体上市,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资产证券化改革积累了经验。与中石化、河北钢铁集团、马钢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华能集团战略投资,大幅增强环保产业在能源行业的竞争力。并购浙江南洋传感器公司,进入衡器传感器领域,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航天易联科技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兼并重组的“乘法效应”初步显现。

  

开拓国际市场。彩虹系列无人机在国际竞标中多次成功击败竞争对手,成功实现军贸批量出口,“十二五”期间军贸合同总额跻身国际三甲。十一院现已成为国内无人机产品型谱最全、全球型谱较全的国际知名无人机生产商,总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达国际一流。“彩虹”品牌享誉全球,成为继“长征”“神舟”后中国航天的又一名片。

  

五、 共享成果,营造和谐氛围

  

十一院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创新民生服务,加强民主管理,全院干部职工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精准民生服务。在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的原则指引下,探索民生服务新模式。主动调研,针对职工的迫切需求和特殊群体的特性要求设计服务项目,福利保障逐年提高,离退休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融入中心,搭建岗位建功、班组建设、文化管理等平台,以质量、效率、效益等为重点,全面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个人成长成才与单位创新创效的共赢。扩大民生服务范围,以高度的公民自觉还财富于社会,长期资助涞源贫困学生,举办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实现精准化、精细化、持续化扶贫。

 完善民主管理。围绕突出职工主体地位,设计更合理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院务公开机制,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定期民主对话,主动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规范职代会运作,确保职工合法权利有效行使。拓宽民主管理渠道,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型。集体协商强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针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与职工“零距离交谈”,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Copyright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京ICP050524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