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太紧张了,现在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完成全年的试验任务,冲刺十二月,打好‘收官战’。”谈起年底的试验任务,刚从风洞现场出来的团队负责人老刘一边说一边赶紧喝了口水。
今年是十一院空气动力研究所试验任务的攻关年,工作量大、难度极高的试验特点更加突出。按照空气动力研究所工作部署,喷流重点研究项目到了关键的时间节点,加上整体节奏快、任务要求高,给团队的攻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团结协作,让每个人发光发热
夜深了,在灯火通明的风洞里,研究团队的所有人还在忙碌着。作为喷流特种风洞试验的技术负责人和骨干,曹博士和小孙已经连续一周吃住在单位,这次他们面对一个难题,需要在风洞环境下,实现小尺寸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的稳定点火。由于风洞试验模型内部传感器、点火器、气路占用模型内部空间,使得留给混合气体燃烧的燃烧室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大大增加了点火难度。困难摆在眼前,曹博士召集试验团队反复讨论研究,利用专业知识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小孙带着小苏和小邓一遍遍验证方案的猜想,小董和小彭反复调试机器确保正常运行。大家团结协作,每个人就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不眠不休。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会盹,饿了就啃几口面包。风洞严寒,但大家的干活热情高涨,老刘鼓励大家:“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咱们团结一致,必将战胜一切困难!”终于,研究团队通过多轮迭代设计与点火试验,完成了燃烧装置的研制,并在地面开展了稳定的点火试验。
正当团队成员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在风洞试验环境中,困难再一次来临。由于与地面环境差异巨大,燃烧装置的点火不稳定性问题再次出现,小孙深知风洞试验成本高、周期长,需要争取每一次来之不易的试验机会,必须解决点火难题,他对风洞与地面的差异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组织试验团队成员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混合气体的稳定点火条件,在多次连续成功点火后,小孙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最终研究团队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
“我来到团队已经13年了,今年年底是最忙的时候”,作为一位“老兵”,小柳此时脸上洋溢着热情,他脱下手套说道:“虽然任务量大,要求也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尽自己所能,关键的时候坚决不掉链子。”
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个问题
在试验现场,反喷试验项目组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为了完成反喷干扰吹风试验,他们也在紧张地准备着。在吹风试验时,团队的小张发现测得的气动力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理论上为0的侧向力却始终有一个值,面对这一问题,小张建议先进行不同的喷流推力标定测试天平性能,而后再开展试验。在小张的建议下,团队成员通力合作,通过标定喷流推力试验,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为此,小张建议结合风洞试验载荷工况,标定天平性能,最终团队成员通过标定获得了结果曲线,使用这一曲线对喷流干扰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修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试验过程中,团队遇到的问题不胜枚举,但小张始终秉承着不放过一丝一毫的严谨态度,严格把控试验的每一环节。面对试验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他敢于解决问题,不屈不挠,最终顺利完成了各项反喷干扰试验任务。他和团队成员一起,铆足干劲、担当作为,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不放过一个小问题,在40天内高质量完成了多项喷流特种风洞试验。
慎之又慎,从根本上杜绝问题
在冲刺阶段,虽然任务繁重,但是团队成员面对问题,坚决不做无根据的判断,不留一处未定参数。在一个喷流干扰测压试验现场,团队成员发现风洞试验结果比数值模拟结果的压力稍高。为了保证试验结论的准确性,团队成员开展了细致分析,积极讨论。
“我认为咱们可以先用具有对称性的理论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来校验试验测试系统是否正常。”小李在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办法让大家眼前一亮,大家立即分开行动。果然,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量结果比理论值高,且存在一定的非对称性。找到了原因,团队成员立即针对风洞试验喷管、试验舱、试验模型、测压系统开展了检查,最终发现试验舱内的管路接口存在问题,在解决完后,终于获得了匹配的结果,为后续试验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问题会带来大麻烦,别看它们不起眼,但是咱们一定要重视这些试验中出现的小问题,慎之又慎,才能在冲刺中事半功倍。”试验结束后,老刘对大家说道。
十二月是决定全年任务完成的关键时刻,十一院空气动力研究所喷流控制与复杂流动研究团队成员与所有航天气动人一起,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