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二所四室:以平衡之道 铸高超丰碑
2012-06-27

□汪琪婧

有这样一个班子,身先士卒,与兵同行,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有这样一支队伍,团结奋进,勤于探索,力图创新,勇于超越。

1963年11月,空气动力研究所(原701所)下属的二室(气体动力学试验研究室)一分为三,高超声速试验研究室改称为第四研究室(老四室),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机构。2005年5月,老四室与十室(脉冲风洞试验研究室)合并,管理的设备由原来的3座风洞增加为5座,业务范围也随之拓展。新四室的首任主任为现二所副所长毕志献;现任主任为宫建,副主任为李冬、王根平,李冬兼任党支部书记。

在这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四室在2011年创造了四千万元总产值的骄人业绩,在2010年两千万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要赢得如此亮眼的荣耀,必定得经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难,也定有非比寻常的成功秘诀。我们带着敬仰带着疑问走近四室,在探访中发现,从领导到员工,四室人人皆谙平衡之道;从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到科研生产,处处尽显平衡理念。

结合实际  巧妙分组  专业与全面的平衡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纵使再有能力,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组织纪律,需要将个人行为约束在合理的制度框架内。一套严密健全的制度,往往能在约束行为与给予自由之间,在刚性规范和柔性调整之间,寻找到微妙的平衡。

与许多优秀的团队相似,四室也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方式、风洞试验流程等方面,详细规定了各岗各员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并按照实际需求不断修改完善。

从组织结构上看,四室曾按专业研究方向分别设置2个课题组、2个运行组,1个天平传感器保障组。这种专人专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科研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如何实现组间的有效及时沟通却成为一大难题。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审慎研究,四室决定改变以往的组织结构,将全体人员改编成三组:以FD-07高超声速风洞和FD-20轻活塞炮风洞为核心分别成立工程1组和工程2组,与两个风洞相关的所有工作环节,不论是方案制定还是吹风试验或者是分析总结,都分别纳入工程1组和2组;围绕技术保障和发展方向成立工程3组,他们探讨气动学科的发展方向、试验技术的改进可能等,创新是3组的工作特点,超前是3组的工作思维。1组和2组采取任务中心制,保证了四室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3组则为四室的后续发展积蓄能量。

新的组织结构减少了组数,改变了以往科研岗位与运行岗位分离的局面,员工有更大机会接触科研生产的全过程,更易培养起宏大的全局观念。

刚柔并济  有的放矢  规范与灵活的平衡

做科学研究的人首先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2008年四室率先在下属各试验室推行指纹考勤机。看似严苛的考勤办法,却有利于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出勤习惯。当按时上下班成为大部分员工的自觉意识时,服务近四年的考勤机也光荣退休。

目前,四室科研岗位与运行岗位的配比为3:2,员工以工作5到8年的为主,招人少但精,这是在权衡生产实际和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格局,旨在保持人员规模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在考核、评级的过程中,我们结合院文件制订了一套具备实际操作性的细则规定,像论文发表数、学历学位等硬性指标必须达到,这是原则,对谁都一样。但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岗位的不同特性,关注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在名额分配上会有一定倾斜。”在三位室领导看来,四室需要继续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合理多样的激励机制,创新激励形式,丰富激励内容,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FD-07高超声速风洞是四室目前归管的主要风洞设备,自1995年建成以来,承担了大量风洞试验任务,服务对象集中于航天系统的军工客户,客户源相对稳定,业务量有保障。但为了适应国家航天系统的企业化改制实际、跟上我院市场化发展步伐,四室也不再只盯准军工铁饭碗,而开始利用地处京城的区域优势,结合已有的技术优势,努力向更广阔的市场拓展。“我们的试验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强,这也是2011年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009年上任以来,宫建开始逐步推行人性关怀、利益共享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也得到李冬、王根平这两位班子成员的支持。“员工和单位是一体的,员工为单位创造利益,就应该获得相应回报。其实,大家在乎的不是简单的物质、金钱,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关心,一种体贴宽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荣辱与共。”在定位自身角色时,四室领导班子也始终秉持着“既是领导也是朋友”的平衡哲学。作为团队的带头人,既要有一定威信,要能以精湛的技术实力带领团队,用强大的个人魅力感召员工,同时也要用真心真情凝聚人心,做员工最真挚的朋友、最亲密的家人。

尊重员工  发扬传统  个体与集体的平衡

“四千万不是我说出来的,是四室全体员工努力得来的!”四室领导班子反复强调,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才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

在严谨又不失自由的氛围下,四室的员工们享受着实现自我的满足感和团队成功的荣耀感。说起麾下的员工,宫建主任一脸自豪。

有已到内退年龄却坚守岗位发挥余热的沈时平会计,有热情待人、严谨做事的大姐崔萍,有技术精湛、威望颇高的工程组长陈星,有为了工作主动放弃休假的刘训华,有积极上进、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林键,还有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刘展、话虽不多成果颇丰的曾宪政……“四室最不缺的就是典范。每一个员工都有资格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他们不以埋首工作为苦,不以亮眼成绩为傲,这是一种优良传统的继承,这是一种朴实作风的沉淀。这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集结,这是一种个体和团队的最佳融合。

四室有一句众人皆知的口号,叫作“一盘棋、一条心、一家人”。这个团队正是抱着同一个理念而奋进,向着同一个目标而拼搏。每个人都是四室这盘棋局上的一枚棋子,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像一家人一般心往一地想、劲往一处使,让四室这个家更其乐融融、更蒸蒸日上。

鼓励竞争  主动学习  现实与梦想的平衡

学习是个人成才、团队成功的不竭动力。从建室以来,这个人才辈出的团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老专家无私传授、新生代虚心求教,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面授机宜的形式传授专业技术,是四室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为了适应知识快速更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2010年,四室还开始尝试建立更规范的在职培训机制,旨在建立并健全生产、科研、培训、绩效四大体系。“这种培训机制更加注重员工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曾组织员工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和时间管理培训项目,参加某专业教育机构的英语学习课程,“我们始终把培训当个事来抓,要培养员工的领导力、执行力、责任感、使命感。”

四室班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经过审慎研究与认真讨论,决定逐步推行岗位知识体系,“按照岗位类别、工作特性等因素的不同,规定各类各级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知识体系分成基础、初级、中级、高级四大板块,从低到高,由浅入深。”拟推行的岗位知识体系,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可以成为新员工入职上岗的知识指南,帮助他们在了解自身、了解岗位的同时尽快地独挡一面。循序渐进的知识模块,也有助于全体室员夯实基础、固牢技能、层层递进、步步提升。

单位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员工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他们常常围绕一个学术问题反复讨论交流甚至争论,谈到感兴趣的问题,有时候能讨论上一整天。这种内部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各自的学术水平和试验能力,同一层次的人聚集在一起,也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而这种氛围是四室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谈到未来,四室始终信心满满:“为型号服务仍然是我们秉持的发展策略,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把风洞试验做精做优;但也不能放慢转型的步伐,要同时注重理论计算、预先研究,要有前瞻性。我们希望有一天,四室在高超计算、预研课题方面都能做到领先!”

Copyright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京ICP05052441号-2